发布时间:2025-01-07 14:21:02 编辑:Admin
深圳市的城中村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的重要聚居地,承载着大量的人口和车辆。然而,由于规划滞后、基础设施不足,城中村的停车问题日益严峻。推动城中村围合收费管理,是缓解城中村停车难、改善停车秩序和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部分城中村因内部有市政管养道路无法围合实施收费管理,导致乱停乱放、堵塞消防通道等现象突出,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免费停车导致了周边收费公共停车设施得不到有效利用。基于此,本文对深圳目前城中村围合管理收费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停车治理新路径。
图1 原特区外某城中村停车现状(未围合收费管理)
1 存在问题
目前深圳部分城中村因历史原因,内部有市政管养道路。根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深圳市城市道路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规定,城市道路不得作为经营性停车场。同时,根据现行《深圳市经营性停车场设施管理办法》(2024)第十八条经营性停车场应当设置值班岗亭、道闸、监控设备等封闭式安全管理设施,即停车场需进行物理围合才能办理经营许可。而大多数城中村在避开市政管养路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有效的围合管理。因此,亟需探索新路径、新方法,解决城中村因市政管养道路等无法实施围合收费管理问题。
《深圳市城市道路管理办法》第十九条:非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的道路,根据城市交通发展,需要承担城市交通功能的,应当保持畅通,不得设置经营性停车场或机动车道路临时停放路段。
2 新技术应用
目前市场上已有平板车位锁等智能化设备,可实现临街商铺、社区边角用地等零散停车位的收费管理,能有效解决城中村无法围合收费管理问题。停车位安装车位锁等设备后,车辆停放后锁自动弹起,必须缴纳停车费后才能取车,实现无人值守、自助缴费。
此类智能化设备已在日本以及国内湖南、广州等多个城市应用,可有效盘活城市各类畸零边角用地资源设置停车位,缓解停车难。以东京为例,东京停车场遍布大街小巷,基本上几十米内就有一个,大部分停车场车位规模6-20个,小的仅有1-2个车位,通过城市边角空地的盘活利用和智慧化设备应用,逐步形成了“小而分散”和“就近服务”的停车设施供给模式。日本对这类小型停车场(小于500平方米)的经营要求较为简单,开展经营前无需任何牌照、资质及营业申报,可自行经营,也可委托专业停车公司经营。小微型停车场通常由个人转租给专业停车运营公司管理,实施打包经营。
图2 日本平板车位锁应用(边角用地停车)
图3 湖南某社区平板车位锁应用(临街退线空间停车)
3 推广难点
目前日本以及国内多个城市,虽已通过平板车位锁等智能化设备,实现单个车位的收费管理(非物理围合),但在深圳城中村推广应用平板车位锁仍存在以下问题和阻碍。
(1)法规符合性问题。现行《深圳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机动车停放管理条例》《深圳市经营性停车场设施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文件,未明确将平板车位锁等设备作为经营性停车场的安全管理设施,这类设备设置的停车位不满足现行的法规要求,导致无法办理经营许可。
(2)申报审批问题。由于目前使用平板车位锁等设备设置的非封闭停车设施,无法办理停车场经营许可证,故尚无相对应的经营性停车设施设置标准、设置要求等。对于未来平板车位锁的推广使用,需进一步研究其设置标准要求及申报审批流程等。
(3)投资收益问题。市民停车付费、规范停车意识的薄弱,导致了习惯性乱停乱放、违章停车的普遍现象,若不加强停车秩序管理,将直接影响收费的公共停车设施的有效利用和停车收益的提升。
4 相关建议
结合上述平板车位锁在深圳城中村推广应用的难点问题,建议从法规政策、报建审批等方面进行完善。
(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深圳市机动车停车条例》修订契机,明确对无法实施围合收费管理的零散国有储备用地、城中村或老旧小区边角地等,允许用地单位或个人通过平板车位锁等智慧化管理设备零散设置停车位,以电子围合方式实现单个车位收费管理。
(2)简化经营停车设施审批要求。修订《深圳市经营性停车场设施管理办法》,简化小微型经营性停车设施经营许可证办理要求。
(3)加强违停执法管理。建立多方协同治理机制,启动街道巡管员制度,协助交警加强违停巡查、执法管理;完善随手拍等奖惩机制等,提高小微型停车设施利用率,保障良好停车秩序。
上一篇: 深圳公共交通服务“评、诊、治” —— 2024年二季度公交服务指数评析
下一篇: 喜讯速递:都市交通院多人当选年度深圳市交通建设行业优秀人物